[摘要] 道德社會是法治社會的充分必要條件,所以,我們建設法治社會,必須要始終把道德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如何建設道德社會,需要注重從多個維度進行推薦。
什么是法治社會,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需要滿足兩個要件:第一,有良好的法律,所謂良好的法律,就是法律必須要滿足正義原則;第二,良好的法律或者滿足正義原則的法律能得到普遍的遵守。
要滿足上述兩個法治社會的要件,社會必須要有深厚道德根基。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律是外在約束,道德是內(nèi)在約束,二者互為補充,互為支持。建設法治社會,一方面要高度重視法律制度建設;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視社會道德建設。從某種意義看,道德社會與法治社會是等價命題。第一,道德社會是法治社會的必要條件。社會沒有道德,就必然沒有法治。因為在一個缺乏道德的社會里,法治社會的兩個要件很難滿足。一是社會缺乏道德,公正的法律建設很難實現(xiàn),或很難制定出滿足公正原則的法律。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社會博弈必然是叢林博弈,互相之間能否實現(xiàn)公正博弈,建立公正制度,最終取決于力量對比,而不是以正義為基石。除非叢林主體之間力量比較均衡,才有可能互相之間達成一個公正的游戲規(guī)則。但在現(xiàn)實世界,力量均衡的情況是很少的,更多是力量不均衡的情況。因而其互相博弈的結果必然是最終制定的游戲規(guī)則會更多傾向于強者,而不是弱者。二是社會缺乏道德,即使有公正的法律,也很難得到普遍遵守。因為法律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強者會更多掌握主動權。另外,沒有道德,執(zhí)行法律的人,其執(zhí)行也不可能是公正的。柏拉圖說:“如果在一個秩序良好的國家,安置一個不稱職的官吏去執(zhí)行那些制定得良好的法律,那么這些法律的價值便被掠奪了,并使得荒謬的事情大大增多,而且最嚴重的政治破壞和惡行也會從中滋長?!钡诙赖律鐣欠ㄖ紊鐣某浞謼l件。社會有道德,必然有法治。因為在一個道德充裕的社會,法治社會的兩個要件都能得到很好的滿足。一是很容易制定出滿足公平正義原則的法律。大家都是君子,自然達成的協(xié)定就是君子協(xié)定。二是滿足公平正義的法律必然很容易得到執(zhí)行。因為君子必然是自律的,所以,法律必然會普遍得到遵守;另外,有道德的社會,不僅法律能得到很好執(zhí)行,而且法律的執(zhí)行成本也很低。
由上討論可知,道德社會是法治社會的充分必要條件,所以,我們建設法治社會,必須要始終把道德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如何建設道德社會,需要注重從多個維度進行推薦。
首先,道德建設離不開經(jīng)濟建設維度。經(jīng)濟水平會影響道德水平,主要體現(xiàn)是經(jīng)濟為道德提供物質(zhì)基礎,但不一定是經(jīng)濟水平高就一定道德水平高。但經(jīng)濟水平高,總體會為道德建設提供一個更好的物質(zhì)基礎。因為從經(jīng)濟角度分析,人的收益來自兩個方面:物質(zhì)收益和精神收益。另外,人們對收益有一個邊際效用遞減傾向。也就是當物質(zhì)收益增加時,人們來自物質(zhì)收益的邊際效用會遞減,這時來自精神收益的邊際效用會增加。此規(guī)律說明,在經(jīng)濟水平高時人們會更傾向于增加精神收益,這對道德建設就是利好消息。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反映的也就是這種情況。
其次,道德建設離不開制度建設維度。什么樣的制度對道德建設最有利?答案是公平的制度。抓住公平,就抓住了制度建設的“牛鼻子”。人類對公平的偏好是天然的。一系列的研究也證明,人類具有公平偏好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經(jīng)濟學有一個著名的最后通牒實驗,反映的就是這種情況。神經(jīng)科學和腦科學的一些研究也證明,人類對公平的偏好是具有一定生理基礎的。另外,社會有公平,自然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合理回報,這會鼓勵人們更多從事有道德的行為。如何建設公平的制度?一是在政治領域,積極推進政治權利的公平享有,實現(xiàn)機會均等。二是在經(jīng)濟層面,積極推進經(jīng)濟收益的公平分配。經(jīng)濟收益主要有兩類:來自先天資源的收益和來自后天勞動的收益。對于來自先天資源的收益,公平的分配原則應是收益平均分享。對于后天因人類勞動而產(chǎn)生的收益,公平的分配原則應是按勞分配。問題是有些人由于遺傳等原因,在勞動能力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不足,但這種不足不能歸結為個人的原因。所以,按勞分配也是有缺陷的。為了彌補先天資源收益平均分配和后天按勞分配的不足,就需要有社會保障制度等作為必要補充。
再次,道德建設離不開文化建設維度。文化建設,尤其要注重培育敬畏意識。這里的敬畏既表示一種尊敬,也表示一種畏懼,是尊敬與畏懼的一種混合。對于人類而言,敬畏未知世界,意義是深遠的。敬畏實質(zhì)也是一種平衡,是人類與未知世界之間的一種平衡,也是人類感性與理性之間的一種平衡。對道德建設而言,敬畏提供了一種內(nèi)在約束機制。
最后,道德建設離不開人的維度。如何與人的維度有機結合?關鍵是要立足同情心加強道德教育。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教育者自身要有同情心,要考慮受教育者的情況,善于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另一方面,對受教育者,教育要以同情心為原點,拓展受教育者的美德范圍。(作者:宋圭武 中共甘肅省委黨校教授)
最近省委強調(diào),“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diào)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yè)。為此,從即日起,本網(wǎng)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xù)刊發(fā)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chuàng)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yōu)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xù)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chuàng)新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
網(wǎng)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wǎng)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