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似乎從來就是一座夢想中的城市。在官方網(wǎng)頁上,她被稱為“光之城”,光在西方人心目中一向是上帝的化身,也許巴黎人認為自己離上帝更近一些。也難怪徐志摩當(dāng)年曾感嘆“到過巴黎的一定不會再稀罕天堂。”也有人叫她“巴比倫”,那是美國作家菲茨杰拉德在小說《重返巴比倫》中對巴黎的稱呼——一個只有奢華與享樂的夢想之都。也許沒人能說清巴黎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城市,但每個人都確信他們在巴黎度過的會是此生最難忘的日子。
大多數(shù)游客心中向往的,是一個古老而浪漫的巴黎,也就是沿著盧浮宮——香榭麗舍大街——協(xié)和廣場——凱旋門這條完美的中軸線開始他們的旅行。的確,巴黎是個極具歷史感的城市,這里的名勝古跡已足以讓人流連忘返。與這些經(jīng)典古跡并存的又是另一個巴黎,一個充滿前衛(wèi)與波西米亞氣息的巴黎。
只要搭上巴黎的地鐵,就能清楚地感覺到這一點。巴黎地鐵歷史悠久,有些車站特意原封不動地保留了原來的風(fēng)貌,看起來好像一座古董博物館,而有的車站又充滿未來氣息,有如科幻世界,比如la défence地鐵站。從這一站走上地面,矗立在你面前的就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夸張無比的“新凱旋門”。實際上這是一個可以容納5000人辦公的大廈,它的獨特之處就是這個可以把整個巴黎圣母院放進去的大門。有趣的是,新凱旋門正處在盧浮宮——香榭麗舍大街——協(xié)和廣場——凱旋門這條中軸線上,居心叵測地與凱旋門遙遙相望,大有打破完美和諧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