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11月《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局通告》。
黨的七大選舉產(chǎn)生的書記處由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組成,人們稱為“五大書記”。
黨的八大紀念郵票。
江西瑞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
伴隨著95年波瀾壯闊的輝煌歷史,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組織從無到有、多次調整、逐步完善,形成了結構合理、設置完備、運行順暢的黨的中央組織。中央組織是黨的中樞機構,是全黨的組織核心。根據(jù)現(xiàn)行黨章規(guī)定,黨的中央組織包括,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由它選舉產(chǎn)生的中央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由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產(chǎn)生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由中央委員會決定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以及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提名、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央書記處??梢哉f,黨的中央組織的沿革史就是一部濃縮的黨史。這里重點介紹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中央書記處、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歷史沿革。
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中央書記處
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是忠實執(zhí)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路線方針政策、忠實執(zhí)行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決議的黨的中央組織和領導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央書記處是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務委員會的辦事機構,是黨中央的重要組織機構。
黨的一大
設中央局為中央臨時領導機構
黨的一大決定暫不成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只設中央局作為中央的臨時領導機構,中央局設書記、委員。1921年11月,以中央局書記的名義向全國各地黨組織發(fā)出《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局通告》。這是中央領導機構成立后下發(fā)的第一份文件。1922年,黨的二大第一次對黨的組織建設的原則、方針等問題作出了比較具體、明確的規(guī)定。黨的二大依據(jù)黨章,選舉產(chǎn)生的中共中央領導機構為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屆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設委員長。1923年,三大選舉產(chǎn)生的中共中央領導機構為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三屆執(zhí)行委員會。三大黨章規(guī)定,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下設常務機構中央局和中央特派員。黨的三大通過《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組織法》,首次對黨的中央組織機構、職責分工、工作制度等作出具體規(guī)定。
黨的五大
正式設立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
1924年11月,中共中央首次設立政治局,由陳獨秀、蔡和森、維經(jīng)斯基3人組成。黨的五大正式設立中央政治局及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中央政治局為全黨的最高決策機關,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負責處理日常事務,黨的決策機關與負責日常工作的機關首次分為兩個機構。這是黨的五大在領導體制上的重大貢獻。此后,在黨的中央組織沿革中,中央政治局一直存在于中央領導機構序列中,職能、地位沒有變動。
黨的六大黨章規(guī)定:中央委員會及政治局“選舉常務委員會以進行日常工作”。黨的六屆一中全會選舉產(chǎn)生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
黨的六屆五中全會
首次設立中央書記處
1934年1月,黨的六屆五中全會改選中央政治局,同時成立中央書記處。一般認為,當時的中央書記處事實上就是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1938年9月至11月,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后,正式以中央書記處替代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七大黨章延續(xù)了這種制度安排,規(guī)定中央政治局是黨的中央指導機關,指導黨的一切工作。中央書記處在中央政治局決議之下處理中央日常工作。由此,七大沒有選舉產(chǎn)生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這一制度沿用至1956年黨的八大。
七大選舉產(chǎn)生的書記處由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組成,人們稱為“五大書記”,形成了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黨的八大
恢復設立政治局常委會
黨的八大對黨的中央組織機構作出調整,恢復設立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八大黨章規(guī)定:“黨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的常務委員會和中央書記處”,“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務委員會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閉會期間,行使中央委員會的職權”,“中央書記處在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務委員會領導之下,處理中央日常工作”。八大選舉產(chǎn)生了新的中央領導機構。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書記處都受到嚴重沖擊。黨的九大以后,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恢復原有地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作為中央領導機構的地位和作用沒有發(fā)生變化。
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
恢復設立中央書記處
黨的八大確定了中央領導體制的基本架構,對后來中央領導體制的確立產(chǎn)生重要影響?!拔幕蟾锩卑l(fā)生后,中央書記處停止工作,黨的九大至十一大沒有設立該機構。
1980年2月,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關于成立中央書記處的決議》,恢復設立中央書記處,作為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領導下的經(jīng)常工作機構。成員均由中央委員會直接選舉產(chǎn)生。黨的十二大再次將設立中央書記處寫入黨章,沿用了十一屆五中全會會議決議的規(guī)定,明確了中央書記處的設置、產(chǎn)生方式、職能。黨的十三大黨章修正案對有關中央書記處設置的條文作了適當修改。此后,對中央書記處的規(guī)定未再改變。
中央軍事委員會
中央軍事委員會是黨的最高軍事領導機關,簡稱“中央軍委”。其經(jīng)歷了一個復雜的演變發(fā)展過程。
1925年設立軍事部
中共中央于1925年設立軍事部,1926年成立中央軍委,黨的五大后設立軍事(軍人)部。1931年1月,根據(jù)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在中央革命根據(jù)地成立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同年11月,在中央革命根據(jù)地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既是中共中央也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軍事領導機構。
黨的七大設立軍事委員會
1937年8月,洛川會議決定組成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黨的七大黨章規(guī)定中央委員會設立軍事委員會。1945年8月23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組成新的中央軍事委員會。1948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中央軍委在對外公開發(fā)布命令時,使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名稱。
1959年中央軍委設常務委員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195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重新成立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1959年9月起,中央軍委設置常務委員,直至黨的十二大。
1983年設立國家中央軍委
從1983年6月開始,根據(jù)憲法,設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黨的中央軍委和國家中央軍委實際上是一個機構,其組成人員和領導職能完全一致。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領導體制,保證了軍隊始終處于黨的絕對領導之下。
撰稿:張東明
決定遞補候補委員馬建堂、王作安、毛萬春為中央委員會委員。
據(jù)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消息,十八屆四中全會按照黨章規(guī)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馬建堂、王作安、毛萬春為中央委員會委員。
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日在北京召開。全會還一致通過了《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關于召開黨的全國代表會議的決定》。
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特羅7月2日宣布一項重要人事調整,原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主席阿拉爾孔等人不再擔任古巴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委員。美聯(lián)社報道稱,這些從118人組成的古共中央委員會退出的領導人,包括76歲的阿拉爾孔、 81歲的國務委員會秘書巴魯??坪?0歲的圣地亞哥省委書記埃拉莫拉多等。
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于2012年11月15日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有中央委員205人,候補中央委員171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列席會議。 習近平同志主持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為中央黨校學員“授課”,內容涵蓋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興學習之風、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等多個方面,在黨校學員中間和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4日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越南祖國陣線中央委員會主席阮善仁。阮善仁表示,李克強總理去年成功訪越,為推動越中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京舉行。
為期三天的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28日將在北京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擬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推薦的國家機構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和擬向全國政協(xié)十二屆一次會議推薦的全國政協(xié)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審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
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會定于今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將選舉產(chǎn)生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8日致電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祝賀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召開。
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勞爾·卡斯特羅再次當選古共中央第一書記。
在古巴共產(chǎn)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勞爾·卡斯特羅19日再次當選古共中央第一書記。2011年4月,勞爾·卡斯特羅在古巴共產(chǎn)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古共中央第一書記。
11日的報道援引執(zhí)政的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的數(shù)據(jù)說,“數(shù)以萬計”的住宅和公共建筑被毀,鐵路、公路、電站、工廠和農田要么被毀、要么被淹。
黨的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李克強當選黨的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網(wǎng)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wǎng)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