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女主播勾搭美团在线观看_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软件_亚洲熟妇丰满XXXXX_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色欲_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妖精

 新聞頻道 > 深度 > 正文

崔永元:我只要覺得我是正確的 我永遠會堅持

2014-03-19 09:39 來源:南都周刊

  原標題:崔永元:現(xiàn)代堂吉訶德

  包間小得不能再小了,五六個人就足夠塞滿了每個縫隙,沒有窗戶,空氣紋絲不動。3月1日,三大門戶網(wǎng)站同步推出崔永元赴美國拍攝的轉基因紀錄片,截至3月8日,該條相關新浪微博收到兩萬條贊,轉發(fā)兩萬,評論過萬,隨后崔永元在兩會期間提出的追問農(nóng)業(yè)部關于“轉基因農(nóng)作物泛濫種植”的提案更像是激起千層浪……此刻崔永元坐在這個小房間,以被簇擁的恣態(tài)面向房門。位于奧體中心某座公寓的這間茶館,名不經(jīng)傳到一個客人都沒有,身邊的朋友每三五分鐘就笑成一團,只有助手的手機不斷響起,各種采訪的請求此起彼伏時,短暫的沉默才提醒眾人,這間位于奧體中心的茶館包間只是一葉暫時遠離汪洋大海的扁舟。

  中等個頭,51歲的崔永元像是兩個分身,一個作為那個被大眾所熟知的國民主持人,年年月月陪伴在電視屏幕里,溫和謙遜,是鄰家大叔;另外一個相當陌生,當他自這一年浮出水面,時時和大眾不那么熟悉的“轉基因”這樣的科普詞匯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呈現(xiàn)出似乎不同的形態(tài):高調、堅決、犀利。

  2013年9月7日,方舟子發(fā)起活動鼓勵網(wǎng)友品嘗轉基因玉米,方舟子聲稱“應當創(chuàng)造條件讓國人可以天天吃轉基因食品”。對此,崔永元回應:轉基因食品,你可以選擇吃,我可以選擇不吃。你可以說你懂“科學”,我有理由有權利質疑你懂的“科學”到底科學不科學。

  隨后崔和方在網(wǎng)上展開了長達六個月的關于轉基因的論戰(zhàn)。

  崔永元的關于轉基因的評論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受到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嘲笑。有人說他“科盲”、“文傻”,一篇財經(jīng)網(wǎng)的專欄文章《小崔考察轉基因哪里出了問題?》流傳甚廣,“崔沒有能成功證明轉基因‘危害’。他只是證明了一個聰明人在采用了錯誤方法論后,能夠在謬誤的道路上走多遠。只是證明了當你的目標是北方,你向南出發(fā)能走多遠?”

  在這些人眼里,崔永元是一個完全不懂得科學體系的落伍者,一個挑戰(zhàn)大風車的堂吉訶德。

  這些爭論使人不由得回想起1996年,那一年的3月16日早晨,崔永元在電視上第一次以主持人身份出現(xiàn),一時間,討伐之聲不絕于耳。一封信這樣寫道:“我們?nèi)一ハ鄦?,中央臺怎么了,欺我中華無人吧。姓崔的,你要知趣,該干什么干什么去,沒聽說又要‘嚴打’了?”這封信來自北京。崔永元曾經(jīng)在自傳《不過如此》當中講過這段經(jīng)歷,“后來,蘭州、西安、銀川、蘇州等地觀眾相繼用不同方式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對于形象的攻擊只是一方面,“人身攻擊小意思。我們當主持人的時候,網(wǎng)絡沒有這么發(fā)達,都是寫信。寫信寫難聽話的多得很,最早是我們的編導不讓我看,他們先看一遍,專揀好的給我看。后來慢慢地就讓我看,后來就我自己拆。天天什么都會看到,看到就會生氣?!?/p>

  崔永元有個大學同學叫時間。崔永元18歲時就開始失眠,第二日上午的課往往也上不了。而時間一般上午的課也不出現(xiàn),于是,他們便常在公共洗漱間里相遇。巧的是,二人的家也都在部隊大院,久而久之,便有了互相串門的交情,等到崔永元去了央廣。時間早期在央視做專題片時,崔永元便是他的智囊。

  時間當了《東方之子》制片人后,崔永元有次探班,他幫一位老挨時間罵的老同志找選題。老同志發(fā)現(xiàn),崔永元在報紙上勾出的“要找的人”,篇幅都不大。崔永元說,這可能就是你的問題了,我們是要找值得采訪的人,并不是這人上了兩個版,你再去追他;好的線索,一行字就夠了。

  時間知道這事后,一定要拉崔永元入伙。崔永元在《不過如此》里面回憶說“1993年,我的同學時間力邀我出山主持《東方之子》,被我婉言謝絕,當時告訴他出鏡沒有什么意思。其實,是怕形象不行。后來,形象一般的白巖松擔當了重任。時間在接受一家雜志社記者采訪時這樣說我:小崔一開始沒太在意這件事,后來,他推薦白巖松。白巖松一舉成功后,他看到自己往日的小兄弟一飛沖天,心理開始失衡。他艷羨小兄弟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社會地位的提高。等后來我們又去找他時,他爽快地答應了?!?/p>

  對于進入電視圈,崔永元在書里面還有一段感悟:也許我們見到的真正的知識分子并不多,這使我們對知識分子一詞理解多少有些歧義。首先,知識分子的知識不是以讀書的數(shù)量來計算的,讀書破萬卷的一般人,多得很。知識分子該是用心讀書的那種(這里區(qū)別于用眼),讀出來的知識浸在骨子里。所以真正的知識分子該有一副傲骨,不善趨炎附勢。這使他們當中絕大多數(shù)顯得個性,總是鶴立雞群,混不進人堆里。

  暨南大學教授費勇說:“崔永元屬于1980年代比較有理想主義情懷的那代人,他幸運的是做《實話實說》的時候,中國大的文化環(huán)境還是比較輕松的。那個時候也不光是他,出來了一批人。他們對于這個社會是有使命感的?!秾嵲拰嵳f》讓中國人第一次感受到了親切,沒有假大空,完全生活化的語言。中國的電視語言一直是很文藝腔、很空洞的,崔永元的語言才是真正的電視媒體的語言?!?/p>

  后來,從時間到陳虻,那個時候的央視評論部把這種理想主義渲染到了極致。這樣的環(huán)境里,崔永元呈現(xiàn)出一種與眾不同的“野蠻生長”。他習慣做一個觀察者,理智而冷靜,參與而不介入。聚攏力量,在某個地方宣泄出來。

  這是為何崔永元會把那些想盡力做好卻最終夭折的節(jié)目稱之為“挫折”,當年他想做期節(jié)目叫《納米不是大米》,針對一夜之間就冒出大量納米實驗室,很快開始民用?!拔覀兙秃軗鷳n,但是我們其實也搞不清這個技術。我們就找來了正反兩方,支持的和反對的一起討論,最后這個節(jié)目沒有播出。那我就覺得不舒服,找當時的主管領導,他們那邊也有壓力?!绷硗庥械臅r候就是上面布置的任務,“你拿過來看這個沒有爭議,一邊倒,不知道怎么做。這時候說必須做,而且連續(xù)做三期。那心里可能有抵觸?!?/p>

  國內(nèi)最活躍的網(wǎng)絡問答社區(qū)知乎上面有道關于“崔永元是什么樣的人”的提問。下面有著這樣兩條回答:“當年我參加過一期,作為臺下觀眾,我見識過他是怎么墊場,怎么圓話,怎么帶著嘉賓往預想的道兒上走。我自己也做過不少面訪,我控制不到那個地步,我投入得不夠。他不像朱軍那樣套路明顯,關鍵時刻必起煽情的音樂,而是誘著你真實起來,如果不真實他就招呼臺下觀眾,通過他們的反應來刺激臺上??傊夷芸疵靼姿挠眯模易霾坏?。所以我很佩服他,他做的準備太細致了。”

  這些僅僅是他自身的影響力以及他所涉及的影響力的一部分,他似乎也已成為曾經(jīng)的電視領域理想主義者的化身,也許是僅有的央視的理想主義者之一,他似乎無所不能談,他在屏幕面前綿里藏針、針貶時弊、勇往直前,但他又隨時都和大眾站在一條戰(zhàn)線,并未犯過錯。

  第一次見到崔永元是在2004年的某一天,在央視的舊樓,當他緩慢而堅定地穿過一條長長的走廊,人群紛紛讓出一條道,那種感覺幾乎就像摩西分開紅海的場景。那個時候崔永元已經(jīng)開始做《小崔說事》,他的節(jié)目期期都盤踞收視率排行榜前三名的時候。崔永元的口語風格和央視大多數(shù)主持人的“文工團腔”形成鮮明的對比。央視逝世的著名制片人,紀錄片之父陳虻曾經(jīng)說過,他最推崇的主持人,是擁有“坐標系”的:我覺得崔永元永遠不用著急,因為目前中國沒有一個主持人能超過崔永元。他是對于任何一個事物,有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識別的方法,有自己表達的特性,所以決定了他叫崔永元。

  想琢磨出一個人在體制中到底能走多遠,是一件極其具有風險的事情。但是崔永元似乎并未刻意去尋找那條底線。對很多人來講,可以沉默、明哲保身,可以去做擺弄花草、逗弄寵物,世界如此融洽,仿佛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過,可對于另外一些人來說,日子不該是這樣過的。

  早在2002年,崔永元就炮轟過“電視庸俗化”,接下來的數(shù)年間,他曾經(jīng)炮轟過超女,炮轟央視某些主持人,曾經(jīng)就“限制私家車治理霧霾”提起過質疑。2012年6月11日,崔永元發(fā)出一條微博怒斥湖南省教育廳,“崔永元公益基金第六期鄉(xiāng)村教師培訓8月培訓100名湖南鄉(xiāng)村教師。為此,湖南省教育廳回復:不反對、不支持、不參與。我們非常憤怒,在此正式評價湖南省教育廳:不努力、不作為、不要臉!”此微博發(fā)出后,網(wǎng)友的評論很快達到數(shù)萬條。

  他的一位前同事說:“崔是比較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喜歡就公眾利益發(fā)表評論,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有時候也會言多必失。說得不一定對,但他還是會執(zhí)著地按著自己的既定經(jīng)驗,就像在節(jié)目里面,即使說錯一兩個地方,可以靠十句八句地補回來。”

  這個體制內(nèi)明顯的“少數(shù)派”曾經(jīng)是個大眾追隨者。崔永元的父親是工程兵,他的童年是在工程兵大院度過的,小的時候搬了14次家,都是在北京附近的山溝溝,大院里的孩子全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這使得崔永元從小到大完全沒有任何的“階級”觀念,不清楚人與人之間的區(qū)別。

  這種天然的親和力,也許就是維持他幾十年電視魅力的原因之一,崔永元回憶說,當時大院里在一起玩的有70多個孩子,分成兩個山頭,一撥30多人。所以這里面非常復雜,你怎么當這30多人的頭?而崔就是其中一個頭。

  “頭就是有一些追隨者,天天跟著你玩。那個時候就天天絞盡腦汁說怎么把他們那邊挖過來一個。比如一邊36個,怎么變成38個。如果我們這邊能變成50個,那那邊就歇菜了。也沒啥招,就是有一些小玩具,彈球什么的,主要是賄賂。那邊也有賄賂?;旧夏沁呌腥伺炎?,我們這邊也會有叛變。這個時候真的是表現(xiàn)個性的時候。你既要維護好自己的組織,又得維護自己在組織中的地位,因為隨時有可能被更換。其實后來我和南京大學的教授桑新民聊,他覺得這個兒童游戲非常好,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他在學會什么叫組織,什么叫適應,什么叫規(guī)則。這里面最牛的人就可以制定規(guī)則,說了算,我說玩什么就玩什么,我說怎么玩就怎么玩,那你就混到極致了。你比這個人稍微低一點,你可以提出修改規(guī)則,你有建議。最底下的人只能適應規(guī)則。最殘酷的是開除,不跟你玩了。所以孩子有這個過程他會適應社會,社會就是這樣的。但是現(xiàn)在獨生子女就沒這個了?!?/p>

  崔永元的父輩屬于完全沒有個性的時代追隨者,崔永元從小到大也是個聽話的孩子,他從來都是三好學生,也沒有那么多想法,“基本上都會覺得別人說的挺對的。直到上大學以后,價值觀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p>

  1981年,崔永元進入傳媒大學新聞系學習,他從小到大都喜歡歷史課,有一次老師講南昌起義。他覺得挺吃驚?!斑@時發(fā)現(xiàn)南昌起義是政府軍里的起義,不是共產(chǎn)黨組織的秋收起義暴動,等于是一幫人反叛了,開始跟著共產(chǎn)黨人要開始做事。忽然意識到是這么個意思。然后就想到會不會還有這樣的事情呢?會不會國民黨還有往共產(chǎn)黨走的?共產(chǎn)黨是不是也有往國民黨走的?這些以前都沒仔細想過?!?/p>

  崔永元讀書的1980年代,恰逢全民進行知識重構的時候,思想解禁但又有控制,物質貧乏但欣欣向榮,各種海外知識、書籍聯(lián)系開始海量出現(xiàn),這十年,大學生就像海綿吸水一樣,大學里面經(jīng)常會有各種各樣的講座和活動。和許多今天那拔充滿理想義者的文化人一樣,崔永元的“理想主義”也正是在彼時慢慢形成的。

  讓崔永元印象比較深的是,有一次老師講《楚辭》,崔永元當時沒什么興趣,就一邊聽一邊干自己的事,突然旁邊有個同學就和老師爭起來了。老師推薦了一本研究《楚辭》最好的書,學生不同意,覺得老師之所以推薦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是他父親寫的,他自己心目中有其他的認為最好的書?!拔揖驮谂赃吙礋狒[。這種在中學課堂里就不可能出現(xiàn)的。這是我們直接目睹的沖撞和辯論。其實,這樣的沖撞和辯論更多存在于書本里,存在于歷史的記述和著作里?!?/p>

  很多年以后,崔永元從《實話實說》出來轉而去做“口述歷史”,這并不是一種偶然,柴靜在新書《看見》當中有一段描述這樣說道:“他(崔永元)說現(xiàn)在一遍遍看自己片子里的這些抗戰(zhàn)老兵:‘我每看這個,就覺得自己非常渺小,我們受那點委屈算個屁啊。這里所有的人都是九死一生,家破人亡,多沉重的詞啊,對他們來說小意思。受盡委屈,有誤會,沒有錢,半輩子吃不飽飯,兒女找不到工作,女朋友被人撬走,鄰居一輩子在盯著你。當我每天看他們經(jīng)歷的時候,我忽然覺得我這個年齡經(jīng)歷的所有事都特別淡?!?/p>

  做《口述歷史》前,也是網(wǎng)傳崔永元有郁抑癥的時候,還有一段崔永元和柴靜的對話,“他一句寒暄沒有,談的是都直見性命的事。這些話題我不陌生—讓人失望的現(xiàn)實,缺少良知,缺少希望,缺少堅守的人……這些話,很多人在攝像機的紅燈面前說,很多人在文章里說,很多人在喝酒后說。他是在一個平凡的下午,坐在一個并不熟絡的同事面前談這些。他說話的樣子,就好像這些東西都是石頭一樣,死沉地壓著他,逼著他?!?/p>

  助理劉磊磊推開房門,吱呀的聲音才使人驚覺時間的流逝,坐在茶幾前的崔永元很容易把人帶進他的氣場,無論是聊轉基因、聊童年、聊女兒、聊抑郁癥還是聊歷史,你就好像站在一個山谷,面對迎面而來的一陣微風,根本不會察覺到它的來和去。

  傳媒大學的同學,《舌尖上的中國》總策劃陳曉卿說崔永元是個“對任何人都充滿善意的人”,崔永元的理發(fā)師從1996年開始給他理發(fā),兩個人之間非常熟。崔永元一有好煙就會送給他?!坝械娜藭f,你送他干嗎呀?我覺得特別莫名其妙,我不送他我送誰呢? 我送臺長?。克膊怀闊煱?,他抽也有的是人送啊。對我來說,理發(fā)師小劉是我哥們。部隊大院里就沒這東西。每個人都是一樣的?!?/p>

  在采訪的大部分時間之中,他顯得親和隨意,一邊聊著的同時,一邊還拿出了煙斗,撥弄起了自制的煙絲。只有在問及轉基因和提及方舟子時他明顯語調提高,語速加快。

  2013年,崔永元遇上了轉基因,他的聲譽似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崔永元和方舟子是在微博上展開轉基因論戰(zhàn)的。2013年年底的一天深夜,崔永元發(fā)布了一條諷刺性的微博,內(nèi)容上升到“問候對方母親”。該微博引來大量網(wǎng)民圍觀,有評論稱“小崔有點掉進自己的坑了,理性說事很難嗎?”隨后,崔永元回復表示“不難,我和所有人都理性探討,‘肘子’除外,抱歉!”

  有人覺得,崔永元已經(jīng)過于沉淪于這場論戰(zhàn),在這條路上走得太遠。一位新聞傳播方面的資深人士說“我尊重小崔的人文主義精神和社會關懷,但科學是科學,他根本不懂。”陳曉卿則說崔永元這次的表現(xiàn)有些奇怪。另外一位知識份子則解析說:“方舟子能把所有的好人變成壞蛋。方舟子是一個正確的壞人,小崔是一個有缺點的好人?!?/p>

  在支持轉基因技術的人看來,轉基因是一項相對安全的技術,被主流科學界和權威機構肯定,代表的是一種思考方式和科學界嚴謹?shù)脑u價方法,因此崔永元的所有言論是出于“知識儲備不夠的自取其辱”;而對于另外一些新聞工作者,則認為崔永元赴美調查的紀錄片也有不符合新聞學規(guī)律的不夠嚴謹?shù)牡胤?。因此無論這一場對抗結果如何,崔永元已經(jīng)損失了他曾經(jīng)無可挑剔的美譽度。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對一個人的評價進行到這里,是那種幾乎相當于地裂的時刻,如果慢慢侵蝕,一條淺薄的斷層線也有可能會演變成一條巨大的鴻溝?,F(xiàn)在的他成了相當一部分評論當中的“科盲”,反對者們說他“騎虎難下”、“聰明人辦的糊涂事”,即使是支持者們,也會覺得“他像是堂吉訶德應對大風車”,成為公眾名人幾十年,這是崔永元“從來沒有過的這么多攻擊”的時候。

  在崔永元的自傳里面有這樣一句話“進入群體的個人在‘集體潛意識’機制下,在心理上會產(chǎn)生一種本質性的變化。……這樣的個人會不由自主地失去自我意識完全變成另一種理智水平十分低下的生物?!?/p>

  2011年3月6日,崔永元以美國洛杉磯手機費9.9美元包年為例,在兩會的小組討論會上炮轟國內(nèi)手機資費“貴得離譜”。隨后,眾網(wǎng)友留言稱他引用的數(shù)據(jù)不準,國外話費也沒這么便宜。崔永元核實后承認引用數(shù)據(jù)有誤,并在微博致歉。

  那是他難得的一次妥協(xié)。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管是令崔永元成名的央視還是做口述歷史,他都是獨樹一幟地孤獨。費勇說:“即使是他的方法不對,也算是一個好人做了一件錯事。如果不去糾纏具體的細節(jié),他的出發(fā)點和姿態(tài)是有正面意義的。而且,以他的身份地位,他完全可以不去做這些事情?!?/p>

  但崔永元不承認自己孤獨,他只是不愿意隨大流,即使提出質疑會使自己處在少數(shù)派的地位“這個可能就是他的樂趣。因為所謂的多數(shù)派,隨大流,跟著很多人混,你肯定會覺得很舒服。但是如果你想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思想獨自漂流的空間,隨大流的時候會很痛苦?!?/p>

  最近有天晚上的凌晨一點,崔永元在回家的時候碰巧看到兩個人在小區(qū)里拿著鐵棍子要玩命。原來兩車在停車場撞了一下,受損方想讓賠錢,肇事方想走保險。一方要走,另一方就不讓。然后就要動手。崔永元去把兩人攔住,來幫著斷案。賠多少錢?一邊說賠500塊錢,另一方說100。然后崔永元就掏出錢包,讓一邊給100,自己加了400給另一邊,“這事就解決了。跟我有什么關系呢?我說跟我沒關系,但是你用鐵棍子把他打死,這事可就大了。沒管可能就是沒看到,看到了就得管?!?/p>

  這就是常見的多管閑事的崔永元。就在做轉基因的調查之前,他曾經(jīng)和助手開著車在北京轉了15個晚上,察看北京晚上車的情況。發(fā)現(xiàn)大貨車毫無遮攔,掉下來的塵土砂石比PM2.5更直接。所以他當時就覺得政府針對私家車是不對的。如果和車有關系,這比小車厲害多了。他們?yōu)槭裁床还苣??那時他還為這個事較過勁,每天晚上在微博上發(fā)了好些拍的這些照片。后來還為此和市容委、市政府辦公室拉鋸了多個回合。

  “不小心走到電視行業(yè)”的崔永元其實一直都有著自己的夢想,是想要拍幾部電影,可是從口述歷史到轉基因的這個事情,幾乎分散了他所有的時間和精力,他的抑郁和焦慮恐怕只有北京沉沉的黑夜才能承擔,助理劉磊磊說崔永元是個“晚上基本不怎么睡覺的人”。你可以把這理解為“公共道德潔癖”,但崔永元堅持認為只是“舉手之勞”。

  “我是覺得差不多了,現(xiàn)在家喻戶曉,基本都知道這個事,然后大家都有這個判斷力了。甚至我覺得有興趣的媒體自己也可以追下去了。”只是,這樣決定“放下”的時刻似乎鳳毛麟角,之后很快崔永元又堅定地回答說,“我只要覺得我是在維護公眾利益,我只要覺得我是正確的,我的采訪調查是正確的,我永遠會堅持。就是剩我一個人我也會堅持?!闭f這話時,他的表情好像他是個命定的使者。

  這次采訪結束沒多久的幾個小時后,凌晨兩點,崔永元發(fā)布了一條微博,就轉基因問題再次質問農(nóng)業(yè)部。下面獲得了三萬多個贊,接近兩萬的評論和五千多的轉發(fā)。是他自2014年2月20日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獲得關注度最高的一條。(記者 易小荷 北京報道)

責編:李婭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