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月后,趙普首次回應“酸奶、果凍事件”。他表示,“整個工業(yè)明膠產(chǎn)業(yè)鏈被曝光,肯定觸動一些人、一些利益集團的利益。他們通過種種手段壓制我本人,也包括對我單位施壓。許多人不知道,以為壓力來自臺里,其實不是。許多人以為我是被臺里處分了,其實不是。當時領導與我商量,讓我暫緩出鏡,只是對抗壓力里最無奈的一招”。針對趙普的此番表態(tài),網(wǎng)友熱議紛紛。
似乎,“真相”較之一些人的想象,要溫暖許多。大半年前的那場風波中,圍觀者一度猜測過各種最不堪的可能。也曾抱持最真誠的擔憂,打探著趙普的一舉一動。而如今,當事人親口回應,疑云將散之際,公眾方才意識到,彼時的“忖度”的確是有些悲觀了。當然,在一片欣慰聲中,也不乏有較真之輩:一面之詞不足信,焉知趙普沒有美化事實,從而換取“原諒”呢?——這,似乎又是“少年派”式的追問,美好的故事與陰暗的故事,你愿意相信哪一個?
趙氏那條著名的微博,“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凍,內(nèi)幕很可怕,不細說”,一石激起千層浪;其后,央視重磅推出的“工業(yè)明膠”披露報道,則間接將他推上了“揭黑先鋒”的神壇;在此背景下,趙普忽從微博、熒屏上消失,難免引發(fā)各界聯(lián)想。一方面,公眾深知,某些利益群體抱團之緊、“活動”能量之強;另一方面,趙普所供職單位的職業(yè)獨立性、抗風險能力,又難令公眾略略有些不放心……基于這兩點,所謂“因言獲罪,被噤聲停職”的傳言,也就不脛而走、占領市場了。
某種意義上,大家對趙普命運杞人憂天式的猜想,實則有著無比復雜的構(gòu)成。例如,對現(xiàn)世善惡力量對比的消極估計;對官方媒體隱隱約約的提防和不信任;對“槍打出頭鳥”邏輯的狹隘理解等等。人們將內(nèi)心的種種心思,投射到圍繞“趙普”話題的種種討論中,并以杜撰“苦情戲”的方式,宣泄著累積日久的情緒。久而久之,在輪番熱議之中,太多的“外圍議題”,一股腦被加諸于“趙普事件”上。而此事真相到底如何,反倒不那么重要了!
眾聲喧嘩終歸寂寥!此刻,若我們選擇相信趙普講述的“美好故事”,在歡欣鼓舞之余,也該反思自己早前的那份輕浮與躁動吧。毋庸諱言,這種“事后回望”的動作,無疑是必要的,因為它不僅能推動公眾矯正偏見、為“誤傷”致歉,也可促成不同群體的互諒與和解。其實,必須說明的是,此事中,非但圍觀者發(fā)聲欠妥,趙普本人的行事,也頗有可商榷之處。至少,“不要吃酸奶喝果凍”的勸誡太過絕對;至少,動輒從微博隱匿數(shù)月、一言不發(fā),對他的支持者來說也太過殘酷。
“暫緩出鏡,是保護不是流放”,透過這一表述,我們再去對比之前的猜想,便可發(fā)現(xiàn):灰暗的力量即便強大,正義的一方也未必就不堪一擊。除此,此事所貢獻的正面經(jīng)驗還有,提示著爆料者的措辭能更精準、圍觀者的發(fā)聲能更節(jié)制……水落石出后,“趙普事件”的最大價值,恰在于此?。ㄊY璟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