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科學分析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回答了事關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長遠發(fā)展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尤其是提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這一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和觀點,明確了如何解決好“為什么人”和“怎么用”的問題,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指明了方向,是今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基本遵循。
尊重人民主體地位
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其反映的思想理論和學術觀點,有著明確的服務主體和服務對象,存在著為少數(shù)人服務還是為絕大多數(shù)人服務的問題。為什么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核心問題,也是區(qū)分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重要標準。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牢記哲學社會科學的人民屬性,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指導,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為人民群眾拿筆桿子,用人民群眾這面鏡子匡正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價值選擇,校驗自己的責任態(tài)度,衡量自己的職業(yè)精神。如果脫離了人民,哲學社會科學就不會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和生命力。
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一要明確“我是誰”。要堅持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觀,深刻認識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自人民,是人民的一員,必須深深植根人民,時刻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感恩人民,回報人民,甘當人民的孺子牛。二要明確“為了誰”。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是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我們黨始終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最高宗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必須同黨的性質、宗旨相一致、相適應,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觀,把人民群眾的評價作為最高標準,弄清楚為誰著書、為誰立說問題,切實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三要明確“依靠誰”。群眾和實踐是哲學社會科學的“源頭活水”,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任何時候都必須堅定人民立場,堅持向人民學習、向實踐學習,甘當人民的學生,不斷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汲取豐富營養(yǎng),獲取創(chuàng)新源泉。
聚焦人民實踐創(chuàng)造
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人民性,決定了它必須聚焦人民的實踐創(chuàng)造。
要堅持以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直面實踐的要求。自然科學的實踐是在實驗室中,哲學社會科學的實踐是在人民群眾中。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指出,“世界上偉大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決人與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币虼耍軐W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堅持以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為主攻方向,以當前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聚焦改革發(fā)展實踐中全局性、前瞻性、戰(zhàn)略性的問題,破解影響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突出問題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科學分析和回答當前社會面臨的深層次思想問題,深刻揭示其成因背景,提出解決的正確思路和有效辦法,以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服務黨和國家的科學決策。
要堅持問題導向,科學回答實踐提出的問題。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要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只有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要求、豐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眾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才能實現(xiàn)自身的社會價值。作為一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認識到問題是一切科學研究的邏輯起點,始終根據(jù)解決問題的需要來確定研究方向和重點。要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銳、正視問題的清醒、解決問題的自覺,勇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fā)思想之先聲。要積極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科學揭示社會發(fā)展的大邏輯大趨勢,掌握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
要尊重人民的首創(chuàng)精神,善于總結人民的實踐創(chuàng)造。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總結人民的創(chuàng)造,書寫人民創(chuàng)造的歷史,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人民面前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堅持拜人民為師,自覺地融入群眾、服務群眾,努力解答實踐提出的問題,回應時代和人民的關切。要善于總結人民的經驗和創(chuàng)造,把人民在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系統(tǒng)化、理論化,上升為思想理論從而指導實踐。
努力深入人民之中
當前,部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存在理論脫離實踐、不重視不善于調查研究、閉門造車、坐而論道的問題,需要認真加以解決。要走出“象牙塔”,投入火熱的現(xiàn)實生活中,把學術探索和理論創(chuàng)造積極融入促進經濟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之中。把實踐作為認識的目的,把社會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作為社科理論工作者的“指揮棒”,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永葆生機的活水源頭和檢驗研究成效的最終標準。
理論來源于實踐,是人民智慧的集中概括。理論工作只有“接地氣”,才能“有生氣”“聚人氣”。人民群眾身處實踐第一線,對事物的觀察更細致、更透徹,對情況的了解更全面、更深刻。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才能了解人民、感受人民,才能從人民和實踐中汲取智慧營養(yǎng)、獲得發(fā)展動力,才能準確把握世情、國情、省情實際和時代特點,找到發(fā)現(xiàn)問題的科學視角,把握研究的方向重點,提出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只有站在人民立場上觀察事物、分析問題,才能找到學術理論研究的基點和歸宿。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踴躍走到人民群眾中,積極投身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置身于豐富的社會生活,做到群眾在哪里,自己的工作就開展到哪里,為黨和人民提供智力支持。
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學術取向,與人民群眾交朋友,了解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堅持為人民做學問、搞研究。與老百姓坐在一條板凳上,以大眾的視角觀察社會現(xiàn)實,以樸素的感情關照百姓生活,以鮮明的態(tài)度維護群眾利益,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的訴求和呼聲做好理論研究。深入開展“走轉改”活動,在走進基層中增強社會責任、提升學術境界,在深入群眾中錘煉思想品質、增強創(chuàng)新能力,以立足實際、反映實踐的理論創(chuàng)造,以深入淺出、生動清新的理論表述,彰顯社科理論工作的新風貌,塑造社科理論隊伍的新形象。
堅持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
要有理想。中國知識分子歷來崇尚“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以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為使命,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自覺把個人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努力成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決不能僅僅為了評職稱、多拿錢、光宗耀祖、出名得利而搞科研,也決不能把搞科研當成自娛自樂、自我欣賞。要始終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嚴肅對待學術研究的社會效果,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以深厚的學識修養(yǎng)贏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領風氣,以豐碩的成果服務社會,在為祖國、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xiàn)價值、不辱使命。
要有定力。發(fā)揚“板凳寧坐十年冷”的精神,嚴謹治學,立志于做大學問、做真學問,在學術攀登的道路上,堅決克服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東拼西湊、粗制濫造等現(xiàn)象。要樹立良好學術道德,自覺遵守學術規(guī)范,講究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崇尚“士以弘道”的價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學問統(tǒng)一起來。要敢于擔當,有為學術而獻身的執(zhí)著堅守,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能夠發(fā)現(xiàn)真問題,得出真理論。
要有情懷。當前我國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chuàng)新,這為理論創(chuàng)造、學術繁榮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決不能辜負這個時代,要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潛心研究,刻苦攻關,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成為對國家、對人民有貢獻的學問家,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才智與力量。
?。ㄚw素萍,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