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舟:“財政透明”后方能“信息公開”
近日,清華大學《中國市級政府財政透明度研究》報告發(fā)布。報告稱,國內81個市政府,達到財政透明平均水平的僅43%。81個城市財政透明度及格僅7個。在財政公開信息中,政府更愿公開預算而非決算,對預算外花銷,81個市政府無一公開。(6月12日《中國經濟周刊》)
2007年發(fā)布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明確了“陽光政府”的信息公開要求:“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會公開?!笨蓷l例自2008年5月1日正式施行以來,不愿公開、不敢公開、不屑公開現(xiàn)象普遍存在。實際上,真正的信息公開是建立在透明財政體系基礎之上的,不僅公開預算,還要公開決算和預算外的一切財務信息。
不妨作這樣一個假設:不僅將公務員工資、福利、財政撥入資金、下級單位上繳資金、其他單位贊助款、辦公費、招待費等都明確進行信息公開,同時把政府花了多少錢、花在什么地方,全部予以公開——這又如何?政府是怎么花錢的,僅僅靠數(shù)字是不能體現(xiàn)的。而“花錢之手”與“公開之手”就是政府的左右兩只手,左手花錢右手公開,這樣的數(shù)字未必能體現(xiàn)政府財務運行的真實狀況。
“小金庫”的盛行就堪為例證。譬如中央下?lián)艿膶m椈穑谟行┑胤?,要么截留,要么先劃撥一部分下去,然后收一部分上來,形成了難以監(jiān)控的“收支兩條線”。截留后的資金大多數(shù)入了各種小金庫,用于購買超標準高檔豪華小車,超標準報銷差旅費,甚至用于游山玩水、發(fā)獎金及其他福利——如此信息公開,也就是一堆數(shù)字,由此所得到的透明度,只能是虛幻的,徒具觀賞性而已。
因此,“財政透明”后方能“信息公開”。必須先構建起高效可監(jiān)管的透明財政體系,還原和保障公共社會的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強化人大對公共財政的審批權和監(jiān)控權,政府財務信息公開才能落到實處。國外的經驗表明,離開了管理、預警、審計、監(jiān)督四位一體的透明財政運行體系,政府財務信息公開就是紙上談兵,政府財政透明度報告,無論及格率高還是低,都意義不大。(陳一舟)
相關新聞
更多>>